六部橋:見證800年歷史的橋

六座橋看六座橋,有多少滄桑。杭州有一座名為六座橋的橋。位于杭州市上城區(qū)紫陽街太廟社區(qū)中河南段水城門公園。東面是中河高架橋,西面是中山南路。早在七八百年前的南宋,宮殿就離這里不遠了。今天,中山南路的位置是皇家街,直接通向?qū)m殿。

六部橋:見證800年歷史的橋



六部橋建于南宋,位于御街東側(cè)。隔御街與當時中央集團六部(官、戶、禮、兵、刑、工)辦公室的衙門相對,因此俗稱六部橋。南宋六部橋正式命名為都亭驛橋(春佑臨安志記載:六部橋舊稱都亭驛橋)。都亭驛是南宋朝廷接待北方國家使用的驛站。當時驛站位于橋東,故稱都亭驛橋。


歷代權利斗爭不可避免。唐朝歷史上爭奪王位引發(fā)的玄武門之變早已家喻戶曉。據(jù)說南宋開禧三年(1207)這座橋旁也發(fā)生了兵變,被稱為六橋兵變。六部橋的位置很特別,是六部官員去六部衙門或進宮上朝的唯一途徑(官員從和寧門入宮)。因此,南宋主和派史彌遠選擇攻擊韓愈(tuōzhòu)的地點。



六部橋:見證800年歷史的橋

南宋以南宋為主戰(zhàn)派,南宋光宗晚年,趁光宗病重,韓愈策劃禪位光宗次子趙擴為寧宗事件,并請憲圣吳太后垂幕。太后封韓愈為平原郡王,在左右丞相之上,總領三省大權。權力過大引起了主和派宰執(zhí)史彌遠的嫉妒,吳太后病逝后,宮中楊后當權。韓曾反對立楊為后,于是楊后懷恨在心。在楊后的支持下,史彌遠乘機發(fā)動政變。在六部橋兩側(cè),他們秘密派遣心腹伏兵,乘韓愈上朝經(jīng)過六部橋時發(fā)動突然襲擊,并將其送往玉津園殺害。當時,南宋在與金軍的戰(zhàn)斗中節(jié)節(jié)敗退,于是將韓愈一級送到金營乞和,將戰(zhàn)爭責任全部推卸給韓愈。此后,史彌遠又建立了理宗皇帝,濫用權力,加速了南宋的滅亡。六部橋兵變對南宋政治局勢影響深遠。

六部橋:見證800年歷史的橋



南宋滅亡后,六座橋失去了過去熙熙攘攘的景象。據(jù)民國《杭州府志》記載,六座橋明稱錦云橋,元代稱通惠橋,清代稱六座橋。


六部橋:見證800年歷史的橋

現(xiàn)有的六座橋是清朝重建的。1986年,中東河綜合治理總部按照原橋樣對六座橋進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六座橋東西橫跨中河,為單孔石拱橋。拱圈采用分段并列砌筑法。



金剛墻是用石頭錯縫疊成的,施兩塊長石頭,下面有明柱。橋體南北兩側(cè)中欄板與拱圈之間的青條石上刻有六橋橋名。

六部橋:見證800年歷史的橋


六部橋:見證800年歷史的橋

橋頂鋪有多塊青石板,中間鋪有素面頂盤石。橋面東西坡為人行臺階,兩側(cè)設有素面欄板和鼓石。今天的六座橋被綠樹茂盛的草地覆蓋著,特別安靜。



2000年,作為中河南段古橋古泉的一部分,六部橋被列為杭州市第三批市級文保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