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樓又稱福建土樓,其中以福建龍巖永定、漳州南京最著名的土樓。在中國漢族傳統(tǒng)建筑中,客家土樓有8000多座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的土樓。規(guī)模大,造型美觀,科學實用,特色鮮明。中國客家住宅建筑福建土樓建筑群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客家土樓豐富多彩,形式各異。從外觀和造型上看,主要有三種類型:五鳳樓、方樓和圓樓。此外,福建土樓還有許多變異形式,如五角樓、半月樓、萬字樓等。這些奇特而豐富多彩的土樓造型,再加上土樓創(chuàng)造的奇跡,反映了土樓周圍的高峰夯土技術、傳說典故和民俗風情,構成了土樓文化的精彩畫卷。
土樓外墻用土的配方繁復、考究。首先,它的主要建筑材料必須是沒有雜質的細凈紅土,再按一定的比例摻以細河沙、水田底層的淤泥和年代久遠的老墻泥。充分攪拌均勻后,加水用鋤頭反復翻整發(fā)酵。這道工序對土樓的建造至關重要,混合泥發(fā)酵的充分與否將直接影響土樓建成后的使用壽命。
按比例配合的土壤稱為三合土,但這不是最終的建筑土壤。還必須加入好的紅糖、散發(fā)起泡的蛋清和沒有米粒的糯米湯。夯土墻時,還要在泥中加入一些木片、竹片或大塊山石來加固墻體。這樣夯成的土樓外墻將不懼水浸,堅如磐石。在沒有鋼筋混凝土的時代,聰明的客家人用這種看起來幾乎原始的建筑方式建造了神秘而巨大的土樓和建筑史上的奇跡。
客家土樓建筑,是落后生產力和高度文明兩者奇特的混合。它們在技術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審美價值,在文化內涵上蘊藏有深刻內容。土樓除具有防衛(wèi)御敵的奇特作用外,還具有防震、防火、防盜以及通風采光好等特點。由于土墻厚度大,隔熱保溫,冬暖夏涼。
土樓蘊含著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合了安全防衛(wèi)、生產生活需要、聚居、崇文重教意識。土樓施工工藝精湛,規(guī)劃結構精湛,充分利用自然空間,合理安排房屋布局,或依山傍水,使居住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土樓結構多樣,內部空間豐富有序,裝飾工藝精湛。土樓的建筑技術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生動表現(xiàn)。它繼承了中原古代的土壤建筑技術,保留了大量優(yōu)良的建筑傳統(tǒng),成為古代建筑技術研究的活化石。
據(jù)記載,明朝成化14年(1478年),永定正式建縣??h里的客家人人文興起,甲第巍科為君冠。明末以來,永定客家人積極從事煙草生產貿易,財源滾滾。這些文化經濟突出成就成為永定客家土樓繁榮的精神和物質基礎。
在現(xiàn)代化和商品經濟浪潮的影響下,永定地區(qū)居民的生活觀念發(fā)生了變化,土樓不再建設。永定原客家土樓年久失修,建筑技能傳承危機。政府迫切需要關注和支持,并采取切實措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