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什么年。九重城煙塵生,千乘萬乘西南行。牙章辭鳳闕,鐵騎繞龍城。在古詩中,從來不缺闕。因為闕上刻著銘文、書畫,古人的旅游、拜訪、歌舞等場景都可以刻畫在闕上,生活場景躍然石上。
漢代石闕,簡稱漢闕,是漢代的一種塔式裝飾性建筑,通常建在道路兩側(cè),作為城市、宮殿、寺廟、官署、陵墓等入口的標志,以增強整個建筑偉感。
東漢時期的釋名:在門的兩側(cè),中心是一條道。文獻記載見《詩經(jīng)》。漢代盛行,包括城市、宮殿、房屋、寺廟和墓穴。它是中國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它有近2000年的歷史,堪稱國寶。漢闕被稱為石頭漢書,是中國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漢朝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王朝。它模糊的身影總是引起現(xiàn)代人無數(shù)的猜測和聯(lián)想。漢朝與世界并存,與人民休息,生產(chǎn)力迅速發(fā)展。作為漢代祖先凝固的史詩,建筑也寫下了前所未有的輝煌篇章。
闕是中國古代建筑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種建筑形象,闕屬于“宮門”的形制,即建在宮門或陵墓等建筑群前的左右對稱的建筑物,兩闕間空缺的地段為通向闕后建筑物的道路。其構(gòu)造是中央無門扇,“闕”與“缺”相通,兩闕之間為一通道,“闕然為道”,這也是其名稱的由來。
漢代是建闕的盛時期。都城、宮殿、陵墓、祠堂、政府辦公室、貴邸和具有一定地位的官民墓地都可以按照一定的等級建造。西漢長安市未央宮的東闕、北闕、建章宮的鳳闕、圓闕是歷史上著名的大闕。據(jù)說鳳闕高20多丈。除了鳳闕仍有夯土殘址外,這些巨闕已被摧毀。只有一些東漢或西晉的小石祠和墓闕,最高只有6米。
漢闕一般有三個部分:臺基、闕體和屋頂,具有裝飾和令人眼花繚亂的功能。根據(jù)其位置,闕的類型有:宮殿、壇廟、墓廟、城闕、國門闕等,分別位于宮殿、大型壇廟、陵墓、城門和古門。
現(xiàn)存石闕中,基本完整的有25座,計四川16座,河南、山東各4座,北京1座,均用塊石雕琢后砌成。其中4座為祠廟闕,余均為官、民墓闕。從形制上分有單闕和旁附子闕的子母闕兩種,每種又有單檐和重檐的差別。重檐尊于單檐,子母闕尊于單闕。這些闕的結(jié)構(gòu)又可分為仿木構(gòu)型和土石型兩種。
漢闕集中站立,是偉大漢朝的象征,也是當?shù)睾雷鍎萘Φ南笳鳎蔀闈h代文化輝煌的實物見證。這雄偉的漢闕不僅凝固了這個時代的美,也把人們的記憶拉回了壯麗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