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宮建制格局:一池三山的文化淵源

中國古典園林以其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和高度的藝術(shù)水平,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被世界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和世界藝術(shù)奇觀。

歷代皇宮建制格局:一池三山的文化淵源


中國的園林藝術(shù)包含了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是中國5000年文化史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珍品。其中,一池三山有著非常深刻的文化淵源。今天,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古建筑


一池三山


一池三山是中國常見的園林模式,在中國園林發(fā)展的漫長歷史中經(jīng)久不衰。中國古典園林最注重山水建設(shè)。巖石景觀構(gòu)建了景觀的骨架和基礎(chǔ),水景是景觀的背景。



一池三山由寬闊的水景鋪陳,湖上矗立三座小島,島上建筑景觀各有形態(tài),布局不僅豐富湖面層次,打破人們單調(diào)的視線,所以逐漸成為經(jīng)典,為歷代山水園林所用。


一池三山源于中國道家思想,老子以道為最高范疇,認為道是萬物的起源。


莊子繼承了老子的道教自然,以自然為宗,強調(diào)無為,天為而無為。道教的自然觀影響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創(chuàng)作,即倡導自然、教育自然、追求自然仙境。



一池指太液池,象征東海,三山指神話中東海里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長生不老之藥,食之可長生不老,與自然共生。這體現(xiàn)了人們向往長生、祈愿基業(yè)永久。


因此,以自然仙境為園林藝術(shù)題材的園林應運而生,并在未來各朝的皇家園林和一些私家園林中得以繼承和發(fā)展。


歷代皇宮建制格局


秦漢以來,一池三山的大水面格局注入了中國園林的血液,傳承了2000多年。


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妄想長生不老,多次派出數(shù)千人尋找仙境和仙藥。但夢想破滅了,退而求其次,創(chuàng)造了一個仙境——阿房宮,安慰自己的失落。


阿房宮內(nèi)建有園林“蘭池宮”,并在長安引渭水為池,在其中堆筑了三島,用來模擬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滿足他長生不老,永坐王位的愿望。然而,阿房宮幾乎無跡可尋了。


歷代皇宮建制格局:一池三山的文化淵源


歷代皇宮建制格局:一池三山的文化淵源

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東方蓬萊神話、海外三仙山的傳播、歷代帝王海上求仙活動的興起,使蓬萊二字成為仙境的代名詞


漢高祖劉邦在修建未央宮時,還在宮中挖掘滄池,在池中筑島。漢武帝在長安修建章宮時,在宮中挖掘太液池,在池中堆積三座島嶼,并將其命名為蓬萊、方丈和英洲,以模仿仙境。


太液池以自然景觀的形式展現(xiàn)了人間仙境,不僅以沼澤引水為池,如滄海之湯。池中有山,水光山色,構(gòu)成了海中神山的仙境,還有龜魚雕刻。池邊長滿了水生植物,充滿活力,體現(xiàn)了園林的藝術(shù)性。


由此可見,太液池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擁有完整三仙山的仙園式皇家園林。



從此,一池三山成為皇帝建宮時常用的布局方式,為后世造園活動中的山理水示例。


北魏洛陽華林園有大海,宣義武帝讓人在其中做蓬萊山,建仙人館。楊迪皇帝楊光在洛陽建了一個西苑。北宋徽宗趙估在汴京郊區(qū)建造了壽山良岳,并在曲江池中豎立了蓬壺。


南宋高宗還在臨安德壽宮鑿池注水,疊石為山,坐對了三神山的想法。金人滅宋,遷都北京,在西苑太液池蓬萊山建廣寒宮。


元大內(nèi)御苑太液池布置三島,從北到南分別為萬歲山、圓抵和屏山。南京明初建成,后遷至北京,北京城以元大都為基礎(chǔ)重建。



歷代皇宮建制格局:一池三山的文化淵源

元代太液池向南擴展,形成北海、中海、南海三海,被稱為西苑。西苑改萬歲山為瓊?cè)A島,改圓至半島,與屏山相連。


用磚砌成城墻,建成團城。與紫禁城隔墻相望,南海在西苑南部挖掘,擴大水面,在南海堆積了一個大島南臺,形成了瓊?cè)A島、團城、南臺一池三山的新形式。


追本溯源2000年,一池三山格局的創(chuàng)造與豐富從未停止過。


園林代表


頤和園


歷代皇宮建制格局:一池三山的文化淵源

頤和園充分發(fā)揮了一池三山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魅力。清怡園將大水面昆明湖分為西湖、養(yǎng)水湖、南湖三個小水面。每個水面都有一個島,形成了一個新的一池三山形式。



頤和園不僅塑造了三個大島,還在南湖水面上增加了三個小島,一個接一個地了解春島、小西玲和鳳凰墩。這三個島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真正反映了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卓越和美妙。


蘇州拙政園


在中國古代民間園林中,有三個島嶼在園林中挖掘和布置,中布置,以象征仙山。蘇州拙政園原本是一片充滿水的洼地。池東北角的小蓬萊島,因勢利導,將沼澤挖成池,環(huán)繞樹木,建成以水為主的景觀園林。


歷代皇宮建制格局:一池三山的文化淵源


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水面約占整個公園面積的五分之三。三島布置在水面上,起到了分割水面、豐富景觀的作用,形成了山因水活、水隨山轉(zhuǎn)的意境。


向遠香堂望去,我看到一池清澈的水中有東西兩個島嶼。東島有霜亭,輕如飛,藏而不露。它以唐代詩人韋應物洞庭必須滿林霜的詩意名義命名。除了東西兩個島,西園北半部的池水里還有一個島。島上有不同形式的園林建筑,如宣、浮翠亭、李亭等。,風景豐富多彩。


杭州西湖


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游泳,你仍然可以找到一池三山的影子。遼闊的外湖西部有三個島嶼。南面最大的是三潭印月的小贏洲,中間是湖心亭,最北的是阮公墩。


三潭印月水域由橋堤分為四大塊,呈田形。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就像仙山瓊島,所以被稱為小贏洲。湖心亭位于全湖中心,環(huán)島皆水。古人稱之為太空。



湖中心俯瞰是清代西湖的十八景之一。此外,還有一座孤山位于里湖西南角,四面環(huán)水,一座高峰聳立,東西長而南北窄,形狀像水中的臥牛。白居易在海中被稱為仙島蓬萊。詩云請回頭看,蓬萊宮在水中央。


一池三山注入了厚重的中國文化,效果自然,高于自然。園林模式不斷豐富和演變,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景觀格局。


在下面留言,園林代表一池三山,請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