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州九龍山威靈寺

威靈寺位于重慶開州九龍山鎮(zhèn)臥云村五寶山處。始建于威靈寺修建于西漢年間,公元215年。于1995年翻新及擴建。是佛教傳入九龍山鎮(zhèn)后創(chuàng)建的第一座寺院,被當?shù)胤鸾探缱鸱Q為“釋源”和“祖庭”,伽藍之首。1996年,威靈寺被公布為第一批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九龍山鎮(zhèn)政府確定為藏傳佛教重點寺院。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威靈寺經(jīng)過治理,面貌發(fā)生了顯著變化。2008年,威靈寺又被開縣旅游局定為縣級旅游景區(qū)(點)。2010年,開縣政府領(lǐng)導視察威靈寺,決定加快威靈寺旅游景區(qū)開發(fā)速度和加大旅游建設(shè)投資力度,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了威靈寺的地位。

重慶開州九龍山威靈寺  第1張

清代同治年間,大力法師在“威靈池”上方修建了“萬壽宮”。后來大力法師、雪松法師、元善大師等人,先后修建了念佛堂、天頂禪院。民國二十四(1935)年,成立了四川開縣五寶山佛學分社,會長由元善大師擔任。同時更名為威靈寺。

九龍山威靈寺主要建筑

威靈寺總面積約500畝。廟宇雄偉,大門上方刻的五龍捧圣,栩栩如生。主要建筑有五座大殿: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東西配殿,東西兩側(cè)分別有齋堂、客堂、禪堂、藏經(jīng)閣、法寶閣等附屬建筑,左右對稱,布局規(guī)整。每年接待游客達20萬人次。

天王殿

重慶開州九龍山威靈寺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塑像通常分列在寺廟第一重殿的兩側(cè),天王殿因此得名。東方持國天王代表責任,他手上拿著琵琶,寓意盡職盡責,恰到好處。像琴弦一樣,松則難彈,緊則易斷。南方增長天王代表進步。他手上拿的是慧劍,“快刀斬亂麻,慧劍斷煩惱”,寓意除迷破惑,日日增進。西方廣目天王代表多看,他身上纏著一條龍,“神龍見首不見尾”,寓意世界變化無常,先看清楚才能夠從容應付。北方多聞天王代表兼聽,他手上拿一把傘,“遮風擋雨”,寓意要懂得分辨好壞,方能判斷是非。

重慶開州九龍山威靈寺  第2張

彌勒殿

四大天王塑像通常分列在寺廟第一重殿的兩側(cè),而第一重殿就是彌勒殿。彌勒在佛教史上被認為有兩種不同的身份。他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幾乎超過任何一個偉大神論師或行者。從信仰的角度上說,從原始佛圣典《阿含經(jīng)》到大乘佛教經(jīng)典,都以為他是當世下來的彌勒佛,曾經(jīng)七佛受記,為釋迦牟尼佛的輔佐,如今正在兜率內(nèi)院講法,待釋迦牟尼世紀結(jié)束后,他就正式成為娑婆世界的教主;因此,他現(xiàn)在的地位稱為“一生補處”。彌勒殿后面供奉的是韋陀,韋陀是佛的護法神。據(jù)說,在釋迦佛涅磐時,邪魔把佛的遺骨搶走,韋陀及時追趕,奮力奪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為驅(qū)除邪魔、保護佛法的天神。

重慶開州九龍山威靈寺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為佛寺正殿,又稱“大殿”。供奉釋迦及其兩大弟子迦葉、阿難,大殿東西兩側(cè),常供奉十六羅漢或十八羅漢。

重慶開州九龍山威靈寺  第3張

東西配殿

重慶開州九龍山威靈寺

大雄寶殿兩側(cè)常有東西配殿,設(shè)有“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報恩堂”(多為禪宗)等。

九龍山威靈寺地址

重慶市開州區(qū)九龍山鎮(zhèn)臥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