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太廟

太廟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東長安街天安門東側(cè),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占地面積13.9萬平方米,是明清兩代是皇帝祭祖的地方,1950年改名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并正式對社會開放 。1957年太廟被北京市文物局列為第一批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hù)單位1988年,太廟被國務(wù)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北京太廟  第1張

北京太廟建筑布局

太廟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13.9萬平方米, 南北長475米,東西寬294米,有三重圍墻,均為黃琉璃瓦頂紅墻身。墻內(nèi)主要建筑均為坐北朝南,廟內(nèi)主體建筑為前殿、中殿、后殿,在第一道紅墻的西墻上有西向大門兩座,南邊的一座稱太廟街門,北邊的一座叫太廟右門,距故宮闕左門不遠(yuǎn)的東面為太廟西北門,黃琉璃筒瓦歇山頂。在第一重院內(nèi)的東南角有犧牲所,此所的西側(cè)建有六角井亭。天安門與端門之間,有東、西兩廡各26間,東廡之中者為太廟門,坐東朝西。在第二重院墻內(nèi)正門為三開間的琉璃磚門,左右各一門。過琉璃磚門有玉帶河,河上有七座單孔漢白玉石橋,橋北有兩座六角井亭。內(nèi)院正門五間,原列有鍍金、鍍銀鐵戟120支,故又稱戟門。戟門正中三間為三座大門,黃琉璃筒瓦廡殿頂,中有漢白玉石雕御路,分別雕有“二龍戲珠”、“獅滾繡球”、“海水江涯”。戟門正北,即為前殿。中殿在前殿的北面,又稱寢宮。后殿位于二重院落的最北側(cè)。在中殿、后殿間有一紅墻,墻上有琉璃磚門五座,均為黃琉璃瓦歇山頂。后殿后檐的兩側(cè),各有隨墻角門一座。其北為一狹長院落,構(gòu)成太廟的第三重院墻。

北京太廟

北京太廟主要建筑

太廟共有三重圍墻,由前、中、后三大殿構(gòu)成的三層封閉式庭院,是紫禁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已劃定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北京故宮保護(hù)緩沖區(qū)內(nèi),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與紫禁城同時建成,歷經(jīng)明清兩朝,是中國現(xiàn)存較完整的、規(guī)模較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 。

北京太廟  第2張

前殿(享殿)

戟門正北,即為前殿,又稱大殿、享殿,西闊11間,進(jìn)深 4 間,面積約2240平方米,明間之上的兩層檐間木匾書滿、漢文豎寫“太廟”,梁柱外包沉香木,其它構(gòu)件均為金絲楠木,整個大殿建在漢白玉須彌座上。前殿是供奉皇族祖先牌位的地方,每當(dāng)歲末、登基、大婚、凱旋、獻(xiàn)俘等大典,皇帝、王公都要到此祭祀。前殿有東、西配廡各十五間,東配廡旁有大燎爐一座,西配廡有小燎爐一座,均為焚祝、帛之用。東、西配廡均為黃琉璃筒瓦歇山頂,殿式作法 。

北京太廟

中殿

中殿在前殿的北面,又稱寢宮,為黃琉璃瓦廡殿頂,面闊九間,左右都有配殿各五間,為收藏祭器之場所 。

后殿

后殿位于二重院落的最北側(cè),為黃琉璃瓦廡殿頂,面闊九間,左右都有配殿各五間,為收藏祭器之場所 。

北京太廟  第3張

北京太廟

小金殿

小金殿位于太廟東南犧牲所正門北側(cè),琉璃瓦仿懸山頂?shù)恼浇ㄖ?,下為石基,中為青磚砌墻,外敷紅墻。殿東西面寬5.2米,南北進(jìn)深長6.08米。墻很厚,室內(nèi)東西寬3.6米,南北進(jìn)深4.5米,面積16平方米。殿門前有一個小院,東西寬5.2米,南北進(jìn)深2.48米。

北京太廟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qū)東長安街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