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古建筑的基礎、臺基、地坪、墻體、木構架、屋面瓦作、木基層、油漆地仗等方面逐一闡述了這些部位常見的損壞情況,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具體的修復方法和注意點。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對我國的歷史文化、民族特色也越來越感興趣。全國各地的古鎮(zhèn)、古村落成為了旅游、休閑的熱點,對古建筑的開發(fā)、修復也成為建筑領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筆者根據幾年來古建筑修復工程監(jiān)理實踐,對古建筑常見的損壞情況和修復方法進行闡述和分析。
一、基礎
古建筑基礎常見的損壞主要是沉降和破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基承載力變化、地下水影響、樹根生長、地下管線、外力破壞等導致,修復時首先需查明原因并消除這些不利影響?;A修復一般采用分段掏修的辦法,每段不超過1m且不得超過基礎底面積的20%。修復過程中必須對原結構、墻體進行支撐加固,必要時應進行計算并設計方案,確保安全施工。
二、臺基
基礎以上即為臺基,臺基按建筑等級不同,其形式、高度、材料各不相同。常見的損壞情況主要有階沿石松動、移位。側塘板掉落、碎裂、松動鼓出,磚制側塘板還會發(fā)生酥堿、風化。臺階石斷裂、松動。垂帶石、象眼石松動、缺失等情況。
一般來說臺基石作產生松動、移位等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灰縫酥堿脫落或是由于外部原因導致縫口斷裂,繼而有水進入凍融循環(huán)后產生破壞。若構件出現(xiàn)較大的位移、鼓出,則在勾縫前需對構件進行歸安,即重新安裝。
對于石構件出現(xiàn)破碎、缺失等情況,可采用與原構件紋理、材質一致或相近的石材進行添補。經修復后石構件往往有新舊之差,一般可采用整體做新或是做舊的辦法進行處理。所謂做舊即是在新石材上涂刷高錳酸鉀溶液,待其顏色與舊石材顏色協(xié)調后,再用清水沖洗干凈,進而可用黃泥漿涂抹,最后將浮土掃凈即可。
以上所說的是臺基外部構件,若臺基主體砌體發(fā)生開裂則需先查明原因,若是由于基礎破壞引起的,則需先修復基礎;若基礎完好,可僅用水泥砂漿、水泥素漿灌漿填充密實,如需加強漿體粘結力,可在漿體中加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
三、地坪
臺基內部為磚墁地(即地坪),磚墁地的損壞情況主要是破碎、剝落、高低不平等。修復方法一般分為剔鑿修補、局部修補、整體重做、桐油養(yǎng)護等。鋪裝前需檢查墊層情況,若發(fā)現(xiàn)有墊層下沉的必須夯實,然后用砂漿鋪實,鋪裝時注意按周邊原地坪找平且縫口大小一致。地坪修復好以后可用桐油鉆生養(yǎng)護,使得地坪外觀一致,強度增加。對于一些地面基本完好或是地面具有文物價值,不宜修復的,也可僅用桐油鉆生養(yǎng)護。
四、墻體
臺基之上即為墻體。古建筑墻體根據部位、作用、建筑等級等情況分為很多種,如比較講究的干擺、絲縫,不太講究的淌白墻、糙磚墻(暫稱之為第一類)以及簡陋的碎磚墻、混水墻、石墻(暫稱之為第二類)。第一類墻體常采用白灰漿砌筑,美觀而牢固。常見的問題主要是酥堿剝落、輕微破碎等情況,一般為風化、潮濕或是外力破壞導致。第二類墻體則常用摻灰泥或是細石摻灰泥砌筑,比較簡陋也不結實。雖說酥堿剝落和破碎也時常發(fā)生,但并非其主要問題,該類墻體的主要損壞情況是空鼓、鼓脹、“兩層皮”現(xiàn)象。其余的損壞情況如裂縫、傾斜等,原因也有很多,如屋架傾斜、基礎沉降、外力破壞等。
對于墻體的局部酥堿剝落或是破損,可先將表層剔除,露出磚塊堅硬部分,依據其深度不同可分別采用磚片或是磚塊按現(xiàn)場形狀裁制好鑲補墻體并粘結牢固,待干后進行勾縫,使之與整體一致。
當墻體出現(xiàn)空鼓、鼓脹、破損時,就有可能對結構安全產生威脅,則必須對墻體采取局部或是整體拆除重砌。當然我們也可通過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提高其內在的強度,如采用高強度砌筑材料、增加鐵件或是鋼筋砼圈梁等。
當墻體產生傾斜或是裂縫時,首先必須查明其原因并排除之,同時制定支護方案,然后根據具體情況或拆除重砌或是保持原樣、用砂漿、素水泥漿或是高分子材料進行填充密實,然后加強觀測。
五、木構架
木構架的損壞主要包括木柱柱根糟朽、柱身劈裂、折斷、檁條彎垂、腐朽、枋子彎垂缺失、木構架傾斜、拔榫等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潮濕、屋面荷載較大、保護不善等導致。
1、柱根糟朽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柱根包鑲、一種是墩接。先將腐朽部分剔除,然后根據實際尺寸制備包鑲料,包在柱心外圍,刨磨平整后用鐵箍箍緊。
當木柱腐朽深度超過柱截面的一半,或出現(xiàn)柱心腐朽、糟朽高度占柱高的1/5~1/3時,則需采用墩接的辦法。墩接好后將接頭刨磨平整,用鐵箍兩道箍牢,增強其整體性。柱子墩接高度,如果是四面無墻的露明柱,應不超過柱子高度的1/5,如果是包砌在墻內的柱子,不應超過柱高的1/3,否則將影響其穩(wěn)定性。
當柱身糟朽長度過大或是已斷裂則需整柱更換。先將與柱子連接的其他構件加固支頂起來并略微抬高,然后將原柱拆下,將新柱替換上去。其他的如中柱、山柱等則不能更換,只能采取加輔柱的辦法加固,即在柱子的周圍增加抱柱料,并用鐵箍箍緊形成一個整體,共同受力。
2、檁條、枋子發(fā)生糟朽的,若糟朽部分不超過斷面面積的1/3時可采用剔補得辦法,即將糟朽部分剔除,將接觸面刨磨光凈,然后用材質相同的木料在糟朽部位粘結牢固并用鐵釘固定,必要時可用鐵件加固如螺栓、鐵箍等,使之與原構件緊密連接、共同作用。當檁枋斷面糟朽超過1/3時則已影響構件的受力性能,則必須進行更換。
3、當木構架各構件基本完好但整體出現(xiàn)傾斜、拔榫現(xiàn)象時,則需采取打牮撥正的辦法。首先將傾斜嚴重的屋架支撐穩(wěn)固,防止施工外力作用產生傾覆危險。然后將木構架榫卯處的木鍥、鐵釘、鐵件拆除,柱身彈線、支頂牮桿使構架豎直歸正,再重新打木鍥、加鐵件固定,然后砌墻做屋面,待全部完成后拆去支撐。
4、零星木構件破損、缺失的如斗拱的升、斗、昂、耍頭,長短窗的仔料、屜心板、裙板、框料,掛落、飛罩等則修復比較簡單,只需更換整修即可。但修復之前一定要對其型制、風格進行研究分析,因為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習俗其做法千差萬別,不能以清式、宋式一概而論。
六、屋面
屋面修復包括兩部分,一是屋面瓦作的修復、另外是木基層的修復。一般來說兩者是同時進行的。
屋面漏水,首先要做的就是查找漏點。根據室內漏水的位置豎直向上找到屋面上的相對位置,然后向該位置上方仔細觀察是否有以下情況:1、有植物生長;2、有雜物導致局部潮濕;3、蓋瓦破碎、泥背裸露;4、底瓦有裂縫。找出原因后先清理瓦壟,鏟去松動的灰泥沖洗干凈,然后用麻刀灰勾抹破損處,勾抹后用短毛刷子沾水沿邊沿勒刷(俗稱打水槎子),最后用麻刷子蘸青漿刷抹并用瓦刀軋實趕光。
除此之外,若發(fā)現(xiàn)漏水處較多,則需要大面積查補,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以下一種或多種方法結合修補。
1、 麻刀灰在底瓦上反復揉擦,保證灰與底瓦結合密實,最上部一塊底瓦必須座漿密實,防止雨水鉆入。
2、 麻刀灰將裂縫處及坑洼處塞嚴找平,再沿蓋瓦壟的兩腮抹一層夾壟灰,保證抹灰直順、新老接茬搭接密實,最后打水槎子并刷漿軋光。
3、 筒瓦捉節(jié)即用麻刀灰將縫口塞嚴勾平。若為琉璃瓦,可在麻刀灰中適量加入顏色;若為布瓦筒瓦,則勾縫后刷月白漿一道。
當屋面全部或是半坡出現(xiàn)損壞,則只能拆除重新蓋瓦。除了對屋面漏雨問題的整修,經常還對屋面外形邊角進行整修,包括檐頭整修、瓦件、脊件添補加固、屋脊整修等。特別是對豎脊的檢查整修,一定要認真細致,因為一旦該部位有滲漏水發(fā)生,對于山墻和木構架的損害是非常大的。
木基層的破壞主要是受潮導致腐爛糟朽,一般是屋面滲漏或是遭受風雨侵襲如出檐部分的椽子、望板、連檐、瓦口板等,還有就是飛檐翹角部位的嫩戧、摔網板等。若木構件腐朽程度不深,不影響結構安全,則只需將腐朽處剔鑿干凈即可。不管是新老構件必須刷桐油兩遍防腐、防蟲,必要時可摻入殺蟲劑。
七、油漆、地仗
油漆地仗常見的損壞方式有龜裂、破損、剝落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風吹日曬、雨打潮濕、外力破壞等。一般視地仗的破壞程度而定,若僅地仗表層破壞,麻灰層尚保持完整,可僅鏟除表面破壞灰層;若地仗破壞嚴重,局部裂縫見木基層,則必須將地址全部鏟除重做。地仗施工必須采用原材料、原工藝、原型制,保證效果和強度。油漆一般只需按原工藝配制施工即可。若經研究討論認為做新影響其整體風貌時,完全可以保持其原貌,無需修復。
結束語
以上就是古建筑常見的一些破壞情況和修復方法,雖說技術要求不是很高,但對于古建筑修復一定要秉持著慎之又慎的態(tài)度進行,切忌草率、過度,稍一大意即有可能變修復為破壞,喪失古建筑之歷史風貌、價值。所以在修復之前一定要針對每個單體古建筑的原貌和破損情況進行仔細的研究分析和咨詢專家意見,并制定詳細的修復方案,力求在修復中保持現(xiàn)狀和恢復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