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清真寺位于吉林通化市東昌區(qū)新華大街清真路,清真寺始建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由通化回民哈永奎集資籌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通化清真寺:短柵護高墻,墻內(nèi)存舊制,古色古香;院落起平臺,臺上筑高樓,凌云絕頂。院中有院,落中套落,仰觀是瓊閣,俯視為寶殿,氣勢非凡,威武壯觀。使通化清真寺大院“三古”并存,各為一奇。
山城古匾“清真寺” 通化清真寺大門樓下“清真寺”三字的榜書,老辣蒼勁、雄渾大氣。經(jīng)考證,此匾榜書乃出自清末民國初通化縣知事潘德荃之手。潘德荃其人,才華橫溢、文墨超群、為光緒舉人,曾任上?!渡陥蟆分鞴P,崇明書院教授,湖南明德學堂監(jiān)督,受清廷指派南方督學,官加四品頂戴,1910—1920年任通化縣知事,長達10年之久。他為官清廉,祛邪扶正,振災濟貧,大興教育,治世有方,于職上辭世,死后萬民慟哭相送,自發(fā)集資為他立碑修祠,以示悼念之情。文革中石碑及“潘公祠”統(tǒng)統(tǒng)被毀,唯其親筆所題“清真寺”匾額幸存,此三字成為通化人留下的最早的名人榜書墨跡,堪稱山城第一匾。
清真古制“禮拜殿” 通化清真寺始建于1878年,寺中的禮拜殿則建于1903年,先于它的幾處道教建筑都早已不見蹤跡。故此通化清真寺的禮拜殿就成了山城建筑第一古制,已被專家普遍認定。
說通化清真寺大殿為通化最早的古制,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史存久遠,其古典式的建筑風格,更增添了華夏藝術色彩。歷來專家論及大殿,將它說成是伊斯蘭建筑風格,這是不確切的。因為它除了按照穆斯林特定的禮拜、講經(jīng)用途設置的格局和尚存部分阿拉伯經(jīng)文之外,其余都均采用了中國古典風格。其圓形木柱頂立,雕梁畫棟的美學意識及至青磚琉璃瓦的采用,與我國漢滿民族的宮廷、陵園、寺廟式建筑是一脈相承的。我國最有名氣的北京牛街清真寺,就是這種華夏建筑風格典型。
異國古風邦克樓 名符其實的伊斯蘭風格建筑,當以中非、阿拉伯地域的中東樣式為標準,其特點與風格不在于禮拜、存尸、沐浴、講壇等構架的設置,而在于取材和造型特點。即以泥石體、理石柱、格欞窗、邦克樓、窟窿頂、月牙針為基本標志。其中材質(zhì)的選取,是地域因素,穹頂和銀針賦象征意義,而邦克樓(也稱宣禮塔、尖塔、高塔、米厄宰奈和望月樓)是用于宣禮和齋月里察月之用。它的實用價值和藝術裝飾構成了伊斯蘭風格建筑的最鮮明的標志。我們觀察到,通化清真寺新建大樓的外觀造型采納了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親建清真寺的樣式。這種造型,多為埃及人設計,固而它還傳承了古埃及的建筑遺風。所以,通化清真大樓的邦克樓、窟窿頂也汲納了公元前三千年金字塔的建筑遺風。
吉林通化清真寺地址
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qū)新華大街10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