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斯記錄,五花八門無奇不有......這個佛寺的一尊佛像,竟破了吉利斯記錄!
普寧寺,外八廟的第一座皇家寺廟,有世界上最大金漆木雕,被稱為曼陀羅佛國世界的中心。它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朝乾隆時期,是一座漢藏結合寺廟。寺廟有藏漢式兩種不同風格的建筑:寺廟前半部為漢式,具有漢族傳統(tǒng)佛教寺廟的特征;后半部為藏式,仿西藏桑鳶寺而建。整座寺院雄偉壯觀,占地面積約2.3萬平方米。
普寧寺為何而建?
普寧寺是清王朝第一座皇家寺廟。當時清政府平定了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達瓦齊的叛亂,在避暑山莊為厄魯特四部上層貴族封爵。
因他們信奉藏傳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稱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寧寺。政府希望邊疆人民“安其居,樂其業(yè),永永普寧”,故取名為“普寧寺”。
乾隆帝在普寧碑文中寫道:“蒙古向敬佛,興黃教,故寺之式,即依西藏三摩耶廟之式為之。
名之曰“普寧”者,蓋自是而雪山(泛指青藏高原),蔥嶺(泛指帕米爾高原和昆侖山以及喀喇昆侖山脈西部諸山脈)以逮西海(泛指青海新疆一帶),恒河沙數(佛教僧徒)臣庶(百姓)咸愿安其居,樂其業(yè),永永普寧云爾。”
普寧寺,天下之寧,內心之安。普寧寺建在承德,承上天之德也好,承皇帝之德也好,以致普寧,不得不對修建者的智慧感嘆。
北方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
作為外八廟的精華之一,普寧寺是中國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動場所,成了很多游客到承德的必去之處。
和承德其它寺廟不一樣,它是唯一有僧人居住的寺廟。這里的香火一直非常旺盛,游客很多,如果是法會期間,寺廟中的香客更是人滿為患。
整個普寧寺的建筑群構成了以佛為主體的佛國世界形象,其高深遠博的佛教思想與寺廟高超的漢藏建筑藝術融為一體,在中國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寺院主要建筑都在中軸線上,附屬建筑則對稱地分列兩邊。主體建筑大雄寶殿為雙層歇山式,稱為“九脊十龍”殿,內供三世佛與十八羅漢像,壁畫環(huán)繞。
前后兩座主體建筑均建在1.4米高的石砌須彌臺基之上,殿前的月臺有雕刻精美的石欄桿環(huán)繞,臺階中央輔有石雕藝術精品“云龍石陛”,四角有叫“螭”的龍頭。寺廟中有“金龍和璽”與“六字真言和璽”彩畫。
“曼陀羅佛國世界的中心”
大乘之閣是普寧寺的主體建筑,閣高37.81米,六層,重檐,閣由24根大木柱支撐著,柱梁相連,斗拱支撐、木榫卯接,既結實牢固,又具有很強的抗震能力。
上置鎏金寶頂,氣勢雄壯,從外觀上看,五個攢尖頂構成了一個立體的曼陀羅。這是藏傳佛教建筑的特有形式,也是中國寺廟建筑藝術的代表作之一,被稱為佛門圣地“曼陀羅佛國世界的中心”。
大乘之閣,又名三陽樓。因人們希望得道發(fā)財,取三陽開泰的意思。在大乘之閣后面有著濃重苑景氛圍,蒼山疊翠,假山林立,殿宇、白臺、喇嘛塔掩映在松林假山之中,時隱時現,烘托著莊嚴神圣的大乘之閣,更顯雄偉壯觀。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在大乘之閣內,有一件文物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它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
大乘之閣常年香火鼎盛,人們大多是慕名而來。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作為鎮(zhèn)寺之寶,更是承德最為耀眼的明珠。普寧寺俗稱大佛寺,也正是因為它。
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大佛比例勻稱,衣紋瀟灑流暢,雕飾細膩,是當今世界上最高大、最重的一尊木雕佛像,是中國乃全世界佛教藝術史上罕見的杰作。
這尊佛像高27.51米,其中須彌底座高為1.22米,須彌底座上蓮花底座至無量光佛頂部高度為23.51米,底下3.7米。它由椴、榆、松、柏、衫五種木材制成,共用木120立方米。大佛腰圍15米,重量為110噸,僅頭部重就達5.4噸。
觀音菩薩像容貌端正,三目含慈,面部三只眼表示能回知過去,見知現在,預知未來。他的頭頂上還有一尊1.53米高的小佛,是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像中間雙手合十,兩側各有二十只,手形優(yōu)美。每只手上各有一眼,一共40只手40只眼。據佛經講,每只手和每只眼掌管25種因果報應,40乘以25剛好是1000,所以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站在佛像前,你會感慨自己真的很渺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可以說真正做到了俯瞰眾生。
由于是木質雕刻,經過時間、濕度等各方面的侵蝕,大佛曾經受過嚴重的內傷。但經過專家們一些列妙手回春的修復,大佛現在依舊色彩鮮艷,光亮如新。
凡是到過普寧寺的人,對這千手千眼觀音雕像無不印象深刻。它造型的奇特精美,華彩的絢麗莊重,精雕細刻,栩栩如生。
不得不贊嘆中國古代怎么會有那么多了不起的人物,而今卻很少有人能夠達到過去的高度吧,是進步還是退化,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