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寺位於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qū)柏樹林街,是國務(wù)院確定的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據(jù)寺內(nèi)碑刻載,臥龍寺創(chuàng)建於漢靈帝時(168-189年)。隋朝時稱“福應(yīng)禪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唐朝時,因寺內(nèi)保存著吳道子在這里畫的觀音像,又稱“觀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間(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間(874年),先後在寺內(nèi)建立石刻陀羅尼經(jīng)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終日高臥,時人呼為“臥龍和尚”。宋太宗時(76-997年)更寺名為“臥龍寺”。
自元至清,臥龍寺多次重修?,F(xiàn)在寺內(nèi)保存下來的元、明、清石碑多通,記述了這段歷史。如明洪武十年(1377年)曾立石碑,現(xiàn)碑仍存大雄寶殿東邊,“碑石顯文如花朵,故人稱開花碑”。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殿宇。清咸豐二年(1852年),重興為十方叢林,立碑記之。同治七年(l868年),重修殿堂,立“臥龍歷史碑”。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避難西安,給臥龍寺帶來新的繁榮。慈禧太后施銀千兩重修殿宇,并建立石牌坊一座,宏大精美。慈禧還親書“慈云悲曰”、“三乘迭耀”匾額賜寺,并為山門書額“敕建十方臥龍禪林”。當(dāng)時西藏、蒙古的喇嘛、王公們千里迢迢送來各類真品、佛像,其中佛像均詔令送臥龍寺供養(yǎng),所以現(xiàn)在寺內(nèi)小型怫像甚多。
1931年,朱子橋等人籌資修整了大雄寶殿和禪堂,同時廣購怫經(jīng),創(chuàng)辦了佛學(xué)圖書館。後又請?zhí)摲◣焷碇v經(jīng)說法,并對東院、西院房舍都進行了整修。出口1949年後,政府多次撥款修整殿宇,裝修佛像,使這座佛教古剎更加巍峨壯麗,金碧輝煌。臥龍寺占地面積15畝,分為中院、東院和西院三個院落。中院占地面積六畝,寺內(nèi)的主要殿堂分布在這里。最南有山門五間。向北是金剛殿五間,內(nèi)供四大天王像和韋馱、伽藍像。天王殿東邊是祖師殿,西邊為菩薩殿。再向北為大雄寶殿,面闊五閻,中間供釋迦牟尼佛及文殊、普賢菩薩像。後面是地藏菩薩像,兩側(cè)為二十四諸天泥塑像。
臥龍寺歷史上以禪宗道場為主,但兼?zhèn)鞑テ渌谂傻慕?jīng)典、教義,被稱作“各宗并弘道場”。如1922年,妙闊法師在這里講解《唯識三十八頌》、《楞嚴(yán)經(jīng)》等,1931年太虛法師開講《金剛經(jīng)》,1932年慈云法師講《圓覺經(jīng)》,1942年和1949年後,朗照法師任住侍,歷講《楞嚴(yán)經(jīng)》、《法華經(jīng)》等。
臥龍寺內(nèi)碑石林立,文物薈萃。著名碑石有佛足跡碑、唐吳道子畫觀音像碑、明洪武十五年臥龍歷史碑、明英宗正統(tǒng)十年(1445年)頒賜藏經(jīng)碑、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碑、清咸豐二年(1852年)重興十行規(guī)約碑、同治七年(l868年)臥龍歷史碑、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太后捐銀兩重修碑、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傳戒碑等。這些石碑,碑文清晰,是研究唐朝及明清時期臥龍寺的重要史料,同時也具有繪畫、書法價值。另有唐咸通及乾符年間石刻陀羅尼經(jīng)幢和元朝石碑,字跡模糊不清。
佛足跡碑的佛足刻在《明臥龍禪寺碑》的陰面,碑正面銘文記述著臥龍寺的沿革。碑陰佛足跡碑在雙足大指上均刻蓮花,其馀四指皆刻卍字,足掌刻千幅輪、三鉆、寶瓶、雙魚、寶劍等文,在圖下有銘文曰:“大唐貞觀中,有玄奘法師親往西域求法,親獲瞻禮圖歸,進呈太宗皇帝,奉敕刻石供奉以廣傳焉。大明洪武丁卯,寒水僧德明,長安臥龍禪寺提點行滿,命匠重鐫。”佛足跡是玄奘從西域帶回,并奉敕刻石供奉。在玄奘圓寂的玉華寺,曾發(fā)現(xiàn)佛足跡碑殘石。臥龍寺的佛足跡碑刻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唐朝畫圣吳道子所畫的觀音像刻石,線條遒勁,寶相莊嚴(yán)。寺內(nèi)還有一通“唵”字碑,據(jù)傳碑文系唐朝高僧義凈自西域帶回鐫刻而成的,碑文無人辨識。宋太宗曾作詞贊道:“鶴立蛇行勢無休,五天玄字鬼神愁。儒門弟子無人識,穿耳胡僧笑點頭?!?/p>
臥龍寺原來還收藏有舉世聞名的《磧砂藏》?!洞兩安亍肥悄纤纹浇?蘇州市)磧砂延圣院募刻的大藏經(jīng),從南宋紹定四年(1231年)至元至治二年(1322年)歷時九十多年才完成,并計1532部,6362卷,591函,全部梵筐裝幀,柳字書體,刻印精致,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現(xiàn)保存在陜西省圖書館,尚存五千余卷。寺內(nèi)還珍藏若古印度貝葉經(jīng)、宋咸平年間所鑄鐵鐘、西藏喇嘛留贈的大理石香爐等,皆有很高的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