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寺位于長安區(qū)韋曲鎮(zhèn)東南少陵原畔,距西安城約12公里,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寺踞原畔勛陰坡,遠眺終南諸峰,翠屏萬仞,俯視樊川,稻畦蔬町,溪桃堤柳,煙水明媚,在唐代不僅為佛教名剎,也是長安城南風(fēng)景勝地。唐代詩人司空圖《牛頭寺》詩:“終南最佳處,禪誦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煙泛泬寥。”寫出牛頭寺的風(fēng)景清雅幽靜。
牛頭寺建于唐貞元十一年(795),又一說始建于唐貞觀六年(632),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改名為福昌寺,元佑元年(1086)復(fù)名牛頭寺至今。據(jù)張禮《游城南記》載,唐代的龍?zhí)盟荷写?,寺?nèi)有徐士龍所撰碑(到明代已佚)。寺宇建筑宏麗,又有杏花坪,九龍?zhí)吨T名勝。武則天曾到此觀賞過,并賦詩《游九龍?zhí)丁芳o勝,寫道:“巖頂翔雙鳳,潭心游九龍,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把她置身于秀美環(huán)境中飲宴的雍容華貴情景,寫得真切生動,讀之令人神往。九龍?zhí)度寿?,千百年來取之不竭。?jù)《咸寧長安兩縣續(xù)志》記載,清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帝西逃駐蹕西安時,每天派人取泉水供其飲用。今寺前坪臺下有“九龍?zhí)丁睒酥?,仍有一小股清澈的泉水汩汩向下自流。元末明初?a href="http://realestatebyred.com/tags-985.html" class="tooltip-trigger tin" title="查看更多關(guān)于 寺院 的文章" target="_blank">寺院漸衰,明嘉靖五年(1526),為紀念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在寺內(nèi)建杜工部祠,后又移于寺東院。
關(guān)于牛頭寺何以得名,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傳說牛頭寺的第一祖師遍照禪師,其道行高于凈業(yè)寺的律宗創(chuàng)始人道宣律師。一日,遍照應(yīng)道宣邀請赴宴,遍照知其有比高下之意,屆時負一牛頭前往赴會。道宣以禮相迎,并設(shè)宴招待,但因柴火不繼,菜肴未能及時做好,遍照一再催促,并說:菜即未妥,我負一菜,請試用之。遂將所負牛頭置于案上,自己大嚼起來,道宣驚異。遍照吃罷,堅辭離去,道宣隨后追至灃峪口外,見遍照正在峪右破腹洗腸,從而深知遍照禪師的道行高于自己。從此,人們將遍照禪師稱為“牛頭師”,將其所創(chuàng)建的寺院稱為“牛頭寺”。
明代,牛頭寺作為秦王朱樉藩邸香火院,自然會得到修葺和保護。趙崡《游城南》記說: “寺,地勝如華嚴而莊嚴過之?!闭f明當(dāng)時寺容的景況。清光緒年間,臥龍寺方丈東霞禪師增修山門、佛殿和左右廊廡。民國時期,寺院雖衰,而殿宇仍存。1931年,太虛大師的《辛未陜西雜詠八首》有“杜順清涼塔尚留,華嚴禮罷禮牛頭”之句??梢娕n^寺在近代還為宗教學(xué)者所重視。
解放初,寺仍占地20余畝,有大殿五間,后殿(法堂)五間,金剛殿三間及僧寮十余間。寺塔毀于民國年間,但后殿內(nèi)毗盧遮那佛像及“牛洞”內(nèi)韋馱、伽藍像尚存。大殿前有石經(jīng)幢二,一為沙門詞浩書,乾符六年(879)立的陀羅尼經(jīng)幢,另一為不空三藏奉制譯的阿阇如來根本滅惡趣陀羅尼經(jīng)幢。寺住—僧, “土改”中自由離去,后為縣文教單位占用。大殿在70年代由于危漏被拆除,后殿內(nèi)佛像“文化大革命”中被砸毀。近年來,在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僧人果林發(fā)愿,住持寺事,在政府有關(guān)部門支持下,各方募資,重修殿宇。
現(xiàn)在的牛頭寺,有重新修復(fù)的佛殿(原法堂)五間,有金剛殿三間,西廊房五間,大小窯洞六孔,另有新建僧客房五間,住僧五人。佛殿建筑古雅,雕梁畫棟,墻壁丹青,莊嚴宏麗。佛殿右前方有唐植龍爪槐一株,樹身高丈許,牛已枯朽,而支干旁逸橫出,盤曲如龍,枝葉婆娑垂地;左前方,以奇絕著稱的千年“四季柏”,樹身扭曲倒伏,雖老態(tài)龍鐘,猶枝葉蒼翠,生機勃勃。有名的唐乾符陀羅尼經(jīng)幢依然豎在殿前,風(fēng)雨剎蝕,字跡概認不清。
牛頭寺,現(xiàn)為縣級重點實物保護單位。左鄰杜公祠;右側(cè)坪臺下有楊虎城將軍陵園,三者毗連,各有千秋。寺內(nèi)花木蔥郁,濃蔭蔽日,實為今日西安城南的游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