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鄉(xiāng)濮院之香海禪寺,坐落于美麗的杭嘉湖平原,始創(chuàng)于元至大二年(1309),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初名“福善寺”,由濮院鎮(zhèn)濮氏先祖鏗公舍宅而建。清康熙年間,清世祖賜額“香海寺”,奉旨更其名。
桐鄉(xiāng)濮氏始祖鳳公原為南宋著作郎,宋高宗時從君南下,聞知吳越間有梧桐鄉(xiāng),為鳳凰棲息之所,公深愛其地,即以附馬都尉身份,由山東曲阜舉家遷此,生聚繁育,世澤延綿。后因濮氏第六代孫斗公南援護立理宗有功,詔賜其宅為”濮院”。今之濮院鎮(zhèn)沿襲其名,為桐鄉(xiāng)市轄區(qū)、杭嘉湖平原重鎮(zhèn)。濮氏家族世代積善,經營商貿有方,使濮院發(fā)展成江南富庶集鎮(zhèn)。清初,濮院聚萬家燈火,為州省往來之都會。
香海寺初建時,正殿左右二梁均有元代名家趙孟頫親筆題款。明清以來,殿宇多次重修,清代康乾年間,漸成浙江盛剎。前有鐘鼓兩樓,后有殿宇七幢,四周碧水環(huán)繞,兩側僧寮簇擁,蔚為壯觀。寺中巨鐘重一千三百余斤,聲聞十里之遙。唯清咸豐以后,寺院屢為戰(zhàn)火所焚,日漸圯殆,殿宇改作它用,面目全非……
現(xiàn)在煥然一新的香海寺是2001年政府劃地170畝開始重新建設的。新世紀之初,黨和政府大力提倡和諧社會的建設,支持禪林重建香海禪寺,并于2004年邀請賢崇法師住持寺院工作。香海禪寺以“以人為本,服社會,正知正覺,共證菩提”為興教宗旨;以“建精舍,創(chuàng)特色,樹典型”為建寺綱領;本著“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用,同結萬人緣”的美好心愿,力爭將香海禪寺建成人文、歷史、宗教、藝術、園林、綠化融合一體之特色景觀,樹起中國佛教道場絢麗典型。弘揚正教,服務社會,利益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