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是中國古代城市的“標配”,對于古城來說,無論是漢唐的長安城,元明清的北京城,還是北宋的“東京”開封,六朝古都南京,都建有鐘鼓樓。
今天所能見到的鐘鼓樓,在全國范圍內(nèi)尚有30余座,大多成型于明清時期,部分由后人修繕或重建,巍然屹立在歷史長河之中。那鐘鼓樓到底有什么作用?又如何起作用呢?
▲晚清民國時期的北京鐘鼓樓
鐘鼓樓的作用?
中國古代的計時以“時辰”為單位,量時間的工具有依靠太陽的日晷、圭表,有利用流體力學(xué)原理的漏壺、沙漏、燈漏等,時間測定以后,如何對外發(fā)布呢?
那就要依靠鐘鼓樓了,作為古老的報時工具,鐘鼓樓大多修筑在城市的正中心,使鐘聲和鼓聲能夠均勻地傳播四方。輻射全城,是大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務(wù)設(shè)施。鐘鼓樓的報時工作,主要集中在夜晚,因為夜晚沒有太陽,人們不能根據(jù)太陽判斷時間。
▲中西結(jié)合的寧波鼓樓
鐘鼓樓如何報時?
鐘鼓樓的報時一般以“更”為單位,一個夜晚分為五更,自下午19時起至次日早上5時,每兩個小時為一更,要鳴鐘鼓以報時。各個時辰更次為:19時至21時為起更(戌時),21時至23時為二更(亥時),23時至1時為三更(子時),1時至3時為四更(丑時),3時至5時為五更(寅時),五更也稱為亮更,意謂“早上的到來”。
以北京鐘鼓樓為例,每到定更就先擊鼓,后撞鐘,向老百姓說明該到睡覺的時間了;從二更到五更,只撞鐘不擊鼓,以免影響了老百姓們的休息。
到了亮更,則先擊鼓后撞鐘,告訴老百姓們天亮了該起床了。擊鼓時共擊打108響,由快擊18響與慢擊18響交替進行。鼓樓主要用于計時,鐘樓用于報時,在沒有鐘表計時的古代,鐘鼓聲對古人的起居勞作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哪些城市有鐘鼓樓?
▲北京鼓樓
北京的鐘樓和鼓樓是兩座毗鄰的建筑,鐘樓在北,鼓樓在南,相距一百多米,位于天安門以北,居北京古城南北中軸線之北端。
鐘鼓樓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1272年),重建于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屬于永樂年間營建北京城的首批建筑物,至清代順治年間曾毀于火災(zāi),乾隆時重建,以后歷代均有修繕。
鐘樓正中的八角形鐘架上,懸掛的大鐘鑄造于明代永樂年間,鐘高7.02米,重量63噸。鼓樓內(nèi)展覽的主鼓高2.4米,鼓面直徑1.6米,另有群鼓24面,鼓高1.6米,鼓面直徑1.12米,都是根據(jù)清代嘉慶年間的記載復(fù)制。
▲西安鼓樓
西安鐘樓位于西安市中心,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廣濟街口,后于明神宗萬歷十年(1582年)遷建到現(xiàn)址。高36米,底座為方形,邊長各為35.5米,整體呈磚木結(jié)構(gòu)。四角攢尖頂覆蓋著深綠色的琉璃瓦,頂部裝飾有金色寶頂。
鼓樓是位于西安市中心的鐘樓西北側(cè),與鐘樓東西相望。它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鐘樓早建4年,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鼓樓總高度33米,基座為長方形,南北長52.6米,東西寬37.5米,高7.7米。西安鐘樓與鼓樓遙相呼應(yīng),成為了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筑物之一。
▲南京鼓樓
南京的鐘鼓樓則由于城市結(jié)構(gòu)復(fù)雜,明太祖定都南京,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按照“左列鼓架,右建鐘樓”的布局,在黃泥崗上修建了鐘鼓樓。城樓后因遭戰(zhàn)火而被毀;清朝時期鼓樓僅剩下部磚石臺座,1923年始,被辟為南京鼓樓公園,后不斷修繕,復(fù)建上部城樓,保存至今。
南京的鐘樓已然不存,于清康熙年間倒塌,鳴鐘、立鐘皆毀,惟獨臥鐘半陷于土中,清咸豐年時,被毀一只,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江寧布政使將尚存的一只鐘移至現(xiàn)址,并撥款建一座鐵梁鐵柱的六角亭來懸掛,稱大鐘亭,是中國現(xiàn)存著名的巨鐘之一。
那么,你所在城市有鐘鼓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