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阿拉善廣宗寺(南寺)

廣宗寺又稱南寺,藏名“丹吉楞”。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潤別立境內(nèi),賀蘭山西麓的一個山谷之中,距巴彥浩特鎮(zhèn)東南23公里左右,該寺有6個屬廟,是阿拉善藏傳佛教八大寺(八大寺是延福寺、廣宗寺、福因寺 、昭化寺、承慶寺、宗乘寺、妙華寺、方等寺)中規(guī)模最大、名望最高的寺廟。

內(nèi)蒙古阿拉善廣宗寺(南寺)  第1張

廣宗寺由二十余座建筑群組成。其整個建筑氣勢宏偉,富麗堂皇。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大經(jīng)堂、黃樓寺等。其中供奉西藏第六世達賴?yán)镞z體寶塔的大殿稱為“黃樓寺”。黃樓寺是一座兩層樓閣的建筑,其前部為81間,后部為49間,全部用黃、綠色琉璃瓦砌成,極為富麗。據(jù)說,在這座殿內(nèi),除西藏達賴六世遺體而外,還保存著飛天人像化石、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金佛、唐文成公主的寶劍等珍貴歷史文物。

內(nèi)蒙古阿拉善廣宗寺(南寺)

阿拉善廣宗寺歷史

廣宗寺始建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是由班自爾扎布臺吉之子阿旺多爾濟遵照師父—六世達賴?yán)镞z愿所建。寺內(nèi)共有大小廟宇15座,共2 000多間。廟與廟之間則配以吉薩(倉庫)僧房?;锓績?nèi)安有1噸多重的青銅鑄鍋,可容納4噸多水。廟建成后,從超格圖呼熱廟(昭化寺)請來六世達賴遺體供奉在廟里,尊為該寺的第一代格根(活佛),名德頂格根。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阿拉善第三代王羅卜桑多爾濟上報清廷理藩院,御賜用蒙、漢、滿、藏四種文字書寫的“廣宗寺”匾額(藏語名噶旦丹吉林),從而取代阿大希邁德里廟的原名。清道光年間進行了擴建,并把阿拉善第六代王爺囊多布蘇隆的靈柩供奉在寺內(nèi)。清穆宗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該寺在兵亂中被燒毀,光緒年間修復(fù)。

內(nèi)蒙古阿拉善廣宗寺(南寺)  第2張

南寺作為全旗最大的寺院,也作為信眾向往、信仰的地方,聚集了大量有歷史價值的珍貴佛像、佛經(jīng)和佛教文物、佛教藝術(shù)品,也聚集了精通佛教顯密二宗教規(guī)的高僧大德。當(dāng)然也聚集了無法估算其價值的以金銀珠寶為材料的大批法器、供器等,比如在「文革」中丟失的三寸高的純金無量壽佛像和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初用五百兩白銀制作的大悲觀音的立體壇城。一九四九年前葛根和廟倉還擁有大量的牲畜、土地、房產(chǎn)和屬民?!肝幕蟾锩归_始,從巴彥浩特來的造反派闖入南寺,首先搗毀了六世達賴靈塔,強迫僧侶們自己破壞六世達賴肉身并焚燒,大量的佛像、佛經(jīng)被毀壞殆盡。他們還把守寺的少數(shù)喇嘛當(dāng)做牛鬼蛇神加以批斗後趕出寺院,一些無家可歸的僧人被驅(qū)趕到附近社隊。

內(nèi)蒙古阿拉善廣宗寺(南寺)

一九八一年南寺部分僧人來到原寺址蓋頂蒙包和帳篷,舉行了夏季祈愿法會,并由羅卜桑寧吾、尚巴丹達爾、丹比寧吾等人出資出力,在原葛根倉房的遺址上蓋建了五間平頂佛堂,把桑吉拉布坦精心撿起收藏的六世達賴骨灰重新造塔供奉。還塑制了宗喀巴師徒三尊泥像。為達爾吉諾門汗、溫都爾葛根、桑吉嘉木蘇喇嘛坦各造靈塔一座。

內(nèi)蒙古阿拉善廣宗寺(南寺)  第3張

據(jù)最新統(tǒng)計現(xiàn)在該寺有注冊僧人百馀名,常住寺僧人有近二十名。除大殿外還有贊康、三族佛殿、廟倉、施主及游客接待處。有僧舍幾十間。

內(nèi)蒙古阿拉善廣宗寺(南寺)